发布时间:2018-06-04 17:35:33 来源:教师招聘网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我抽到的题目是《分子间的作用力》,我将围绕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是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理解变成自己教学的素材加以利用,首先我就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分子间作用力》这一节是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第3节的内容,前两节分别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和《分子的热运动》,这三节共同构成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因此教材在本节课设置了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分子间作用力,另一个就是分子动理论。本节在本章中既是前三节的一个小结,也为后面的第五节《内能》中关于“分子势能”的学习做了准备。
二、说学情
(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内容,因此接下来再分析一下我所面对的学生)
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微观思想,也知道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以及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但是还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而本节课的内容要分析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难度要大一些,因此需要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一些宏观的例子进行引导,在理解宏观现象的基础上去分析微观状态。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经过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能够根据图像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经过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分析过程,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初步树立微观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不同,产生探究物理奥秘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
【重点】
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句: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因为本节课需要的内容有一部分需要老师进行讲解,因此会用到讲授法,但是在讲解的时候不能一味的灌输,还要进行启发引导;(2)演示法:在引出分子间有间隙的这个内容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现象去进行推理,所以演示法是最合适的办法。(3)读书指导法:在分子动理论部分我打算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方式进行。此外还会用到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接下来是我说课的核心部分——教学过程的设计,这一部分共分为四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
环节一:新课导入
(过渡句:首先是新课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我会用多媒体播放酒精和水混合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能够发现混合之后的体积变小了,引发猜想,当然学生可能会想到是酒精挥发了,但是我会让他们思考密封的玻璃管在十几秒钟很难挥发,同时举出一杯装满大豆的杯子还能再加进去一小杯小米的例子,这样学生基本上就能发现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从而导出新课。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因为能够让学生在宏观层面上发现分子间存在空隙,有助于他们的理解】
责任编辑(刘慧娟)